去全球化和制造业回流导致国际贸易下滑

尽管经济增长温和,但全球国际贸易仍出现下滑。回流和去全球化这两个相关概念似乎要负上责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据 FocusEconomics 称,全球经济继续扩张,对 2024 年和 2025 年的预测仅略低于过去两年。(他们调查了世界各地的经济预测者,然后汇总了对各国、各地区和全世界的调查回复。)全球工业生产有所增长,尽管速度低于整个经济(这与服务业增长的长期趋势一致)。工业生产数据来自 CPB 世界贸易监测,该监测将制造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加在一起。

不过,CPB 对世界贸易的统计显示,最近的数据比 2022 年的峰值低了约 2%。海运贸易约占国际贸易总额的 80%,其余部分通过卡车、火车和管道运输。

从历史上看,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非常紧密。众所周知,贸易具有顺周期性,这意味着贸易的峰值高于经济的峰值,而贸易的低谷比经济的低谷更深。这种模式在 2008-09 年的经济衰退和疫情中很明显。但这并不能解释过去两年的情况。

21 世纪初,贸易相对于工业生产有所上升,然后在 2010 年代趋于稳定。然而,过去两年,贸易本身和相对于工业生产都表现疲软。根据这两个变量的历史关系,贸易似乎比预期低了约 4%。

首先可能的解释是回流和去全球化。

其次回流反映了企业对供应链的担忧。

最后疫情表明了即时生产方式的脆弱性。

商品需求激增给港口容量带来了压力。然后苏伊士运河关闭造成的积压持续了几个月,比实际关闭时间还要长。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黑海船只面临危险,乌克兰向欧洲工厂供应的货物中断。随后,国际紧张局势加剧,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导致商界领袖要么将生产转移回岸上,要么将生产转移到近岸或友好岸。

过去几年,政治领导人对全球化经济的热情已经消退。关税不断增加,世界上似乎没有人对新的贸易协议感兴趣。

生产转移和去全球化很可能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比最近的数据显示的还要缓慢。

管理顾问Sandy Goodwin 写道:“企业可能需要投资新设备和技术、重新培训工人,并对业务进行其他重大变革,以将生产转移回岸上。这种初创投资加上数十年的技能流失和国内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缺乏,许多企业发现撤出中国比他们最初准备的要困难得多。”

生产转移的速度因产品类型而异。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变化很快,但许多制成品都是使用具有特定规格的组件生产的。寻找能够按照买家规格制造定制零件的不同供应商比简单地从不同供应商订购一吨钢筋需要更多时间。

另一个减缓因素可能是深入研究产品来源的挑战。例如,一家美国制造商一直在从一家中国公司购买零部件,但现在找到了一家提供类似产品的国内公司。这听起来像是回流,但美国产品是如何制造的?它包括从中国进口的子部件吗?最关键的元素可能仍然来自中国。了解所有产品的真正来源需要时间和精力。

去全球化始于对企业依赖海外供应商的批评,尤其是对中国和其他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供应商的批评。

有人说,美国制造业被掏空了。制造业就业率确实如此,1979 年达到顶峰,现在比当时的峰值低了三分之一。产出情况则没那么令人不安,目前仅比 2007 年的峰值低 6%。

进步人士抱怨说,国际贸易协定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加剧了经济不平等,降低了劳工和环境标准,还有其他问题。

美国去全球化的政治努力始于Trump总统的关税,最终得到了Biden 总统的支持。大量基础设施支出包括“购买美国货”的要求。《芯片法案》补贴了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业。

其他国家增加了对本地生产的补贴,例如欧洲芯片法案。许多其他国家在入侵乌克兰后对俄罗斯实施了某种制裁。

Barclays 分析师指出,增加对运输部门的环境监管相当于对国际贸易征税。

世界并没有完全去全球化,也永远不会。贸易可能仍在增长,但速度低于整体经济增长。但目前很难看出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