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源战略1973年的教训

松尾博文:罕见酷暑之下的欧洲现在怕的不仅是热浪,还有将在数个月之后到来的寒流。“无法排除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完全断供的可能性”,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警告。

欧洲暖气用的天然气需求将在冬季增加。要渡过难关,需要在冬季之前增加天然气储备。欧盟已达成“节气”协议,目标是减少天然气消费量的15%。

“冬将军”在历史上多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历史是否会重演?着眼于俄乌冲突的长期化,需要为冬季到来做好准备的不仅限于欧洲。供电持续捉襟见肘、需应对俄罗斯产液化天然气断供的日本也不例外。

国际争端导致能源危机的先例早已有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曾令世界陷入恐慌。

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中东原油。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日本不得不调整能源战略。现在的乌克兰危机犹如石油危机后的世界翻版。日本当时采取了哪些行动?回顾过去,可以找到一些经验教训。

“阳光计划”启动

日本政府在石油危机第二年的1974年,启动了“阳光计划”。这项国家计划的目标是争取在2000年之前开发出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技术。

曾任职通商产业省(现为经济产业省)的堺屋太一(已故)参与了项目成立。在能源转型的强烈要求之下,日本政府给该项目拨了充裕的预算和人员。堺屋太一后来回顾称,“在我参与成立的项目之中,这是最幸运的开端”。

包括后续计划在内,日本总计投入了1万亿日元。阳光计划推动日本的光伏面板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了转换效率。进入2000年代,日本企业在世界光伏面板市场独占前茅。

核电也曾是石油的代替选项。在石油危机的2个月后,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表示,“核电站是必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明了发展核电的决心。

日本通过了“电源三法”,在电价上增加税金,并以此为财源向核电站所在的自治体提供拨款。电力公司根据国家政策建设和运营核电站,在“国策民营”的原则之下,日本加速建设核电站。在石油危机前运行的核电站仅为5个机组。危机过去20年后,日本有40个机组投入运行。

“分散石油采购来源”、“确保石油代替能源”以及“节能”。日本以石油危机为契机转变了能源政策,并取得了成果。石油危机到2023年将过去半个世纪,日本正在“吃老本”。

日本又开始依赖中东原油

日本制造的光伏面板曾经风头无两,但其跌落开始得也很早。在阳光计划的后继计划结束的同时,发动低价攻势的中国光伏面板不断崛起。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显示,中国面板在全球的份额占到8成。就像半导体和液晶面板等一样,日本的装置型产业总是在初期领跑,在普及期落队,光伏面板依然没有逃过这一宿命。

核电站也不容乐观。由于2011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本的核电政策长期处于停止思考的状态。核电长期以来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在缺乏讨论的情况下,产生了超过11年的空白。

从俄罗斯采购原油和液化天然气也是日本摆脱中东的一项成果,但乌克兰危机迫使日本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虽然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从石油危机时的逾7成降至近4成,但目前仍是日本最主要的能源。从2020年度的采购来源来看,中东占到92%。中东依存度甚至高于石油危机时。

日本和光大学教授岩间刚一在金融机构参与了中东和俄罗斯的资源计划贷款项目。从亲眼目睹各种动乱的经验来看,他警惕称,关于此次俄罗斯的行动,“那些认为(供应国和消费国)只要加强经济联系,就不会采取类似于能源断供行动的乐观论调可能被颠覆”。必须要正视,半个世纪之后日本对中东的依赖重回了起点。

站上起跑线之前已落后一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为了实现脱碳化社会,在10年内将投资总额150万亿日元。以承担“阳光计划”执行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窗口,利用2万亿日元基金的脱碳化技术研发和孵化项目也已启动。这是日本“阳光计划”再次重启。

世界其他国家的行动更加迅速。4月访日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有限的逗留期间内,访问了位于川崎市的千代田化工的氢能验证设备。“能降多少成本?”,朔尔茨向陪同的千代田化工会长兼社长榊田雅和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日本自认为在氢能领域领先。但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急于调整能源政策的欧盟已开始以远远超过日本的规模和速度引进氢能。

可弯曲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本是源自日本的技术。日本政府曾经把该技术当作东山再起的王牌,但有报道称中国的新兴企业已开始量产。日本可能在站上起跑线之前就已经落后了一圈。

为了兼顾能源的稳定供应和脱碳化,政治决断和集中资金投入很重要。关键或许是技术创新在社会上得到实际应用以及打造供应链的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企学合作从开发阶段起就要考虑量产,还有司令塔要全面掌握产业与贸易政策、能源与环境战略,这两点不可或缺。